多音
xūnㄒㄩㄣ
土部共13画左右结构CJK 基本汉字U+5864
📚
部首
✏️
总笔画
🏗️
结构
左右结构
🎨
造字法
🔥
五行
⌨️
五笔
fkmy86版
📝
仓颉
grbc
🔤
郑码
bjlo
🔷
四角
46186
📡
中文电码
📍
区位码
🌐
统一码
U+5864

塤字概述

〔塤〕字拼音是(xūn),部首是土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塤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土、員”。

〔塤〕字仓颉码是GRBC,五笔是FKMY,四角号码是46186,郑码是BJLO

〔塤〕字的UNICODE是U+586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628,UTF-32:00005864,UTF-8:E5 A1 A4。

〔塤〕字异体字是𡎖

塤的笔顺

第1笔
第2笔
第3笔
第4笔
横折
第5笔
第6笔
第7笔
横折
第8笔
第9笔
第10笔
第11笔
第12笔
第13笔

塤的意思

xūn1

基本解释

  • 古代土制乐器,有六孔。后作“壎”。《爾雅•釋樂》:“大塤謂之嘂。”《荀子•樂論》:“筦籥發猛,塤箎翁博。”
  • 姓。《萬姓統譜•元韻》:“塤,見《姓苑》。”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◎.
    (形聲。从土,薰聲。本義:古代用陶土燒製的一種吹奏樂器,大小如鵝蛋,六孔,頂端爲吹口。又叫「陶壎」,後作“壎”。) 同本義 。也有用石、骨、象牙製成的 大塤謂之嘂。——《爾雅•釋樂》 塤,喧也,聲濁喧喧然也。——《釋名•釋樂器》。 筦籥發猛,塤箎翁博。——《荀子•樂論》 土曰塤。——《漢書•律曆志上》 【漢典】。

    英文: an egg-shaped, holed wind instrument;

xūn1

基本解释

  • 古代土制乐器,有六孔。后作“壎”。《爾雅•釋樂》:“大塤謂之嘂。”《荀子•樂論》:“筦籥發猛,塤箎翁博。”
  • 姓。《萬姓統譜•元韻》:“塤,見《姓苑》。”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◎.
    (形聲。从土,薰聲。本義:古代用陶土燒製的一種吹奏樂器,大小如鵝蛋,六孔,頂端爲吹口。又叫「陶壎」,後作“壎”。) 同本義 。也有用石、骨、象牙製成的 大塤謂之嘂。——《爾雅•釋樂》 塤,喧也,聲濁喧喧然也。——《釋名•釋樂器》。 筦籥發猛,塤箎翁博。——《荀子•樂論》 土曰塤。——《漢書•律曆志上》 【漢典】。

    英文: an egg-shaped, holed wind instrument;

xūn1

基本解释

  • 古代土制乐器,有六孔。后作“壎”。《爾雅•釋樂》:“大塤謂之嘂。”《荀子•樂論》:“筦籥發猛,塤箎翁博。”
  • 姓。《萬姓統譜•元韻》:“塤,見《姓苑》。”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◎.
    (形聲。从土,薰聲。本義:古代用陶土燒製的一種吹奏樂器,大小如鵝蛋,六孔,頂端爲吹口。又叫「陶壎」,後作“壎”。) 同本義 。也有用石、骨、象牙製成的 大塤謂之嘂。——《爾雅•釋樂》 塤,喧也,聲濁喧喧然也。——《釋名•釋樂器》。 筦籥發猛,塤箎翁博。——《荀子•樂論》 土曰塤。——《漢書•律曆志上》 【漢典】。

    英文: an egg-shaped, holed wind instrument;

xūn1

基本解释

  • 古代土制乐器,有六孔。后作“壎”。《爾雅•釋樂》:“大塤謂之嘂。”《荀子•樂論》:“筦籥發猛,塤箎翁博。”
  • 姓。《萬姓統譜•元韻》:“塤,見《姓苑》。”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◎.
    (形聲。从土,薰聲。本義:古代用陶土燒製的一種吹奏樂器,大小如鵝蛋,六孔,頂端爲吹口。又叫「陶壎」,後作“壎”。) 同本義 。也有用石、骨、象牙製成的 大塤謂之嘂。——《爾雅•釋樂》 塤,喧也,聲濁喧喧然也。——《釋名•釋樂器》。 筦籥發猛,塤箎翁博。——《荀子•樂論》 土曰塤。——《漢書•律曆志上》 【漢典】。

    英文: an egg-shaped, holed wind instrument;

文字的翻译

  • 英语
    instrument

塤字造句

塤字组词

暂无组词信息

含塤字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