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音
zhuìㄓㄨㄟˋ
纟部共12画左右结构CJK 基本汉字U+7F12
二级汉字通用字
📚
部首
✏️
总笔画
🏗️
结构
左右结构
🎨
造字法
形声字
🔥
五行
⌨️
五笔
xwnp86版 xtnp98版
📝
仓颉
vmyhr
🔤
郑码
zwmy
🔷
四角
27137
📡
中文电码
4899
📍
区位码
7136
🌐
统一码
U+7F12

缒字概述

〔缒〕字拼音是(zhuì),部首是纟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缒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纟、追”,五行属火。

〔缒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糸( mì ),追声。本义是糸在绳子上放下去。

〔缒〕字仓颉码是VMYHR,五笔是XWNP86,XTNP98,四角号码是27137,郑码是ZWMY,中文电码是4899,区位码是7136

〔缒〕字的UNICODE是U+7F1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530,UTF-32:00007F12,UTF-8:E7 BC 92。

〔缒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5336

〔缒〕字异体字是

缒的笔顺

撇折
第1笔
撇折
第2笔
第3笔
第4笔
第5笔
横折
第6笔
第7笔
横折
第8笔
第9笔
第10笔
横折折撇
第11笔
第12笔

缒的意思

zhuì1

基本解释

  • 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。 例如 ~城而下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动词〉
  • 1.
    形声。从糸( mì ),追声。本义:糸在绳子上放下去。
  • 2.
    同本义。
    引证: 缒,以绳有所悬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
    引证: 夜缒纳师。 —— 《左传 · 襄公十九年》
    引证: 子占使师夜缒而登。 —— 《左传 · 昭公十九年》
    引证: [烛之武]夜缒而出。 —— 《左传 · 僖公三十年》
    引证: 敌兵攻城,纲身督战,募壮士缒城而下。 —— 《宋史》
    例子: 缒关(从关门旁缘绳而下) 缒城(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,缘之而下)

    英文: let down(with a rope);

  • 3.
    拽;拉 。
    例子: 缒牛(拉牛 牵牛) 缒手(拉手)

    英文: pull; draw;

〈名词〉
  • ◎.
    绳索。
    引证: 登者六十人,缒绝,师鼓噪,城上之人亦噪。 —— 《左传》
    例子: 缒绝(绳断) 系缒(系结绳索)

    英文: rope;

zhuì1

基本解释

  • 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。 例如 ~城而下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动词〉
  • 1.
    形声。从糸( mì ),追声。本义:糸在绳子上放下去。
  • 2.
    同本义。
    引证: 缒,以绳有所悬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
    引证: 夜缒纳师。 —— 《左传 · 襄公十九年》
    引证: 子占使师夜缒而登。 —— 《左传 · 昭公十九年》
    引证: [烛之武]夜缒而出。 —— 《左传 · 僖公三十年》
    引证: 敌兵攻城,纲身督战,募壮士缒城而下。 —— 《宋史》
    例子: 缒关(从关门旁缘绳而下) 缒城(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,缘之而下)

    英文: let down(with a rope);

  • 3.
    拽;拉 。
    例子: 缒牛(拉牛 牵牛) 缒手(拉手)

    英文: pull; draw;

〈名词〉
  • ◎.
    绳索。
    引证: 登者六十人,缒绝,师鼓噪,城上之人亦噪。 —— 《左传》
    例子: 缒绝(绳断) 系缒(系结绳索)

    英文: rope;

文字的翻译

  • 英语
    climb down rope; hang by rope
  • 法语
    suspendre

缒字造句

缒字组词

暂无组词信息

含缒字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