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音
ㄈㄨˊ
巾部共15画左右结构CJK 基本汉字U+5E5E
二级汉字通用字
📚
部首
✏️
总笔画
🏗️
结构
左右结构
🎨
造字法
🔥
五行
⌨️
五笔
mhoy86版 mhog98版
📝
仓颉
lbtco
🔤
郑码
liku
🔷
四角
42285
📡
中文电码
8363
📍
区位码
6505
🌐
统一码
U+5E5E

幞字概述

〔幞〕字拼音是(fú),部首是巾部,总笔画是15画

〔幞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巾、菐”,五行属水。

〔幞〕字仓颉码是LBTCO,五笔是MHOY86,MHOG98,四角号码是42285,郑码是LIKU,中文电码是8363,区位码是6505

〔幞〕字的UNICODE是U+5E5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158,UTF-32:00005E5E,UTF-8:E5 B9 9E。

〔幞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5939

〔幞〕字异体字是𦄾

幞的笔顺

第1笔
横折钩
第2笔
第3笔
第4笔
第5笔
第6笔
第7笔
第8笔
第9笔
第10笔
第11笔
第12笔
第13笔
第14笔
第15笔

幞的意思

1

基本解释

  • 〔~头〕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。
  • 同“袱”。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1.
    包东西的布 。
    例子: 幞巾(幞头)

    英文: cloth-wrapper;

  • 2.
   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。也称“幞头”(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,有四带,二带系脑后垂之,二带反系头上,令曲折附项,故称“幞头”)。
    引证: 高幞广带。 —— 《古今小说》
    引证: 门前小鬼,折臂膊不显狰狞,殿上判官,无幞头不成礼数。 —— 《水浒传》

    英文: scarf; kerchief;

1

基本解释

  • 〔~头〕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。
  • 同“袱”。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1.
    包东西的布 。
    例子: 幞巾(幞头)

    英文: cloth-wrapper;

  • 2.
   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。也称“幞头”(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,有四带,二带系脑后垂之,二带反系头上,令曲折附项,故称“幞头”)。
    引证: 高幞广带。 —— 《古今小说》
    引证: 门前小鬼,折臂膊不显狰狞,殿上判官,无幞头不成礼数。 —— 《水浒传》

    英文: scarf; kerchief;

1

基本解释

  • 〔~头〕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。
  • 同“袱”。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1.
    包东西的布 。
    例子: 幞巾(幞头)

    英文: cloth-wrapper;

  • 2.
   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。也称“幞头”(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,有四带,二带系脑后垂之,二带反系头上,令曲折附项,故称“幞头”)。
    引证: 高幞广带。 —— 《古今小说》
    引证: 门前小鬼,折臂膊不显狰狞,殿上判官,无幞头不成礼数。 —— 《水浒传》

    英文: scarf; kerchief;

1

基本解释

  • 〔~头〕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。
  • 同“袱”。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1.
    包东西的布 。
    例子: 幞巾(幞头)

    英文: cloth-wrapper;

  • 2.
   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。也称“幞头”(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,有四带,二带系脑后垂之,二带反系头上,令曲折附项,故称“幞头”)。
    引证: 高幞广带。 —— 《古今小说》
    引证: 门前小鬼,折臂膊不显狰狞,殿上判官,无幞头不成礼数。 —— 《水浒传》

    英文: scarf; kerchief;

文字的翻译

  • 英语
    turban
  • 德语
    Turban (S)

幞字造句

幞字组词

暂无组词信息

含幞字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