黻字概述
〔黻〕字拼音是(fú),部首是业部,总笔画是17画。
〔黻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黹、犮”,五行属水。
〔黻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黹( zhǐ ),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;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。犮 bó。本义是古代礼服上青黑相间的花纹。
〔黻〕字仓颉码是TBIKK TBIKE,五笔是OGUC86,OIDY98,四角号码是33247,郑码是KUXS,中文电码是7833,区位码是7774。
〔黻〕字的UNICODE是U+9EF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40699,UTF-32:00009EFB,UTF-8:E9 BB BB。
〔黻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6224。
〔黻〕字异体字是𦓗。
黻的笔顺
黻的意思
基本解释
- ①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。 例如 黼~
- ②同“韨”。
详细解释
- 1.形声。从黹( zhǐ ),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;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。犮 bó。本义:古代礼服上青黑相间的花纹。
- 2.同本义。引证: 君子至止,黻衣绣裳。 —— 《诗 · 秦风 · 终南》例子: 黻衣(古代礼服的一种)
英文: black and blue figure;
- 3.绣有这种花纹的礼服。引证: 士服(穿)黻,大夫(服)黼。 —— 刘向《说苑》例子: 黻班(在宫廷中身穿黻衣的朝班行列 指显贵的地位) 黻冕(古代大夫以上祭祀时所穿的礼服 黻:裤裙 冕:帽子)
英文: ceremonial robe;
- 4.通“韨”。古代祭服的蔽膝,用熟皮做成。引证: 衮冕黻珽。 —— 《左传 · 桓公二年》引证: 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。 —— 《左传 · 宣公十六年》引证: 恶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。 —— 《论语 · 泰伯》
英文: knee hide;
- 5.通“绂”。系印的丝带。引证: 云装信解黻。 —— 江淹《杂体 · 谢光禄庄郊游》引证: 委荣轻举,投黻如遗。 —— 汉《繁阳令杨君碑》例子: 长黻(印章上长长的丝带)
英文: silk band;
基本解释
- ①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。 例如 黼~
- ②同“韨”。
详细解释
- 1.形声。从黹( zhǐ ),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;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。犮 bó。本义:古代礼服上青黑相间的花纹。
- 2.同本义。引证: 君子至止,黻衣绣裳。 —— 《诗 · 秦风 · 终南》例子: 黻衣(古代礼服的一种)
英文: black and blue figure;
- 3.绣有这种花纹的礼服。引证: 士服(穿)黻,大夫(服)黼。 —— 刘向《说苑》例子: 黻班(在宫廷中身穿黻衣的朝班行列 指显贵的地位) 黻冕(古代大夫以上祭祀时所穿的礼服 黻:裤裙 冕:帽子)
英文: ceremonial robe;
- 4.通“韨”。古代祭服的蔽膝,用熟皮做成。引证: 衮冕黻珽。 —— 《左传 · 桓公二年》引证: 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。 —— 《左传 · 宣公十六年》引证: 恶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。 —— 《论语 · 泰伯》
英文: knee hide;
- 5.通“绂”。系印的丝带。引证: 云装信解黻。 —— 江淹《杂体 · 谢光禄庄郊游》引证: 委荣轻举,投黻如遗。 —— 汉《繁阳令杨君碑》例子: 长黻(印章上长长的丝带)
英文: silk band;
基本解释
- ①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。 例如 黼~
- ②同“韨”。
详细解释
- 1.形声。从黹( zhǐ ),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;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。犮 bó。本义:古代礼服上青黑相间的花纹。
- 2.同本义。引证: 君子至止,黻衣绣裳。 —— 《诗 · 秦风 · 终南》例子: 黻衣(古代礼服的一种)
英文: black and blue figure;
- 3.绣有这种花纹的礼服。引证: 士服(穿)黻,大夫(服)黼。 —— 刘向《说苑》例子: 黻班(在宫廷中身穿黻衣的朝班行列 指显贵的地位) 黻冕(古代大夫以上祭祀时所穿的礼服 黻:裤裙 冕:帽子)
英文: ceremonial robe;
- 4.通“韨”。古代祭服的蔽膝,用熟皮做成。引证: 衮冕黻珽。 —— 《左传 · 桓公二年》引证: 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。 —— 《左传 · 宣公十六年》引证: 恶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。 —— 《论语 · 泰伯》
英文: knee hide;
- 5.通“绂”。系印的丝带。引证: 云装信解黻。 —— 江淹《杂体 · 谢光禄庄郊游》引证: 委荣轻举,投黻如遗。 —— 汉《繁阳令杨君碑》例子: 长黻(印章上长长的丝带)
英文: silk band;
文字的翻译
- 英语special pattern of embroidery
- 法语broderie, cavena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