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音
ㄋㄧˊ
鱼部共16画左右结构CJK 基本汉字U+9CB5
二级汉字通用字
📚
部首
✏️
总笔画
🏗️
结构
左右结构
🎨
造字法
形声字
🔥
五行
⌨️
五笔
qgvq86版 qgeq98版
📝
仓颉
nmhxu
🔤
郑码
rnrd
🔷
四角
27112
📡
中文电码
7646
📍
区位码
8682
🌐
统一码
U+9CB5

鲵字概述

〔鲵〕字拼音是(ní),部首是鱼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鲵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鱼、兒”,五行属木。

〔鲵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鱼,兒( ní )声。本义是两栖类动物,俗称“娃娃鱼”。

〔鲵〕字仓颉码是NMHXU,五笔是QGVQ86,QGEQ98,四角号码是27112,郑码是RNRD,中文电码是7646,区位码是8682

〔鲵〕字的UNICODE是U+9CB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40117,UTF-32:00009CB5,UTF-8:E9 B2 B5。

〔鲵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6144

〔鲵〕字异体字是

鲵的笔顺

第1笔
横撇/横钩
第2笔
第3笔
横折
第4笔
第5笔
第6笔
第7笔
第8笔
第9笔
第10笔
第11笔
横折
第12笔
第13笔
第14笔
第15笔
竖弯钩
第16笔

鲵的意思

1

基本解释

  • 〔大~〕两栖动物,身体长而扁,生在山溪中。肉鲜美可食。叫的声音像婴儿,所以俗称“娃娃鱼”。
  • 〔小~〕两栖动物,体形与大鲵相似,但较小,牙齿呈V形,生活在水边的草地里。
  • (鯢)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1.
    形声。从鱼,兒( ní )声。本义:两栖类动物,俗称“娃娃鱼”
  • 2.
    同本义 。外表类似蜥蜴类,但无鳞片,身体为软和湿润的皮肤所覆盖,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,以小型动物。
    引证: 鲵,剌鱼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
    引证: 鲵大者谓之鰕。 —— 《尔雅 · 释鱼》。注:似鲇,四脚,前似弥猴,后似狗。声如小儿啼。大者长七八尺。”
    例子: 鲵鲐(鲵齿和鲐背) 鲵鱼(娃娃鱼)

    英文: giant salamander;

  • 3.
    小鱼 。
    例子: 鲵鲋(小鱼) 鲵鳅(泥鳅 泛指小鱼)

    英文: little fish;

1

基本解释

  • 〔大~〕两栖动物,身体长而扁,生在山溪中。肉鲜美可食。叫的声音像婴儿,所以俗称“娃娃鱼”。
  • 〔小~〕两栖动物,体形与大鲵相似,但较小,牙齿呈V形,生活在水边的草地里。
  • (鯢)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1.
    形声。从鱼,兒( ní )声。本义:两栖类动物,俗称“娃娃鱼”
  • 2.
    同本义 。外表类似蜥蜴类,但无鳞片,身体为软和湿润的皮肤所覆盖,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,以小型动物。
    引证: 鲵,剌鱼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
    引证: 鲵大者谓之鰕。 —— 《尔雅 · 释鱼》。注:似鲇,四脚,前似弥猴,后似狗。声如小儿啼。大者长七八尺。”
    例子: 鲵鲐(鲵齿和鲐背) 鲵鱼(娃娃鱼)

    英文: giant salamander;

  • 3.
    小鱼 。
    例子: 鲵鲋(小鱼) 鲵鳅(泥鳅 泛指小鱼)

    英文: little fish;

1

基本解释

  • 〔大~〕两栖动物,身体长而扁,生在山溪中。肉鲜美可食。叫的声音像婴儿,所以俗称“娃娃鱼”。
  • 〔小~〕两栖动物,体形与大鲵相似,但较小,牙齿呈V形,生活在水边的草地里。
  • (鯢)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1.
    形声。从鱼,兒( ní )声。本义:两栖类动物,俗称“娃娃鱼”
  • 2.
    同本义 。外表类似蜥蜴类,但无鳞片,身体为软和湿润的皮肤所覆盖,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,以小型动物。
    引证: 鲵,剌鱼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
    引证: 鲵大者谓之鰕。 —— 《尔雅 · 释鱼》。注:似鲇,四脚,前似弥猴,后似狗。声如小儿啼。大者长七八尺。”
    例子: 鲵鲐(鲵齿和鲐背) 鲵鱼(娃娃鱼)

    英文: giant salamander;

  • 3.
    小鱼 。
    例子: 鲵鲋(小鱼) 鲵鳅(泥鳅 泛指小鱼)

    英文: little fish;

文字的翻译

  • 英语
    Cryptobranchus japonicus; a salamander
  • 德语
    Molch, Salamander (S)
  • 法语
    salamandre

鲵字造句

鲵字组词

暂无组词信息

含鲵字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