諡
多音
諡字概述
諡的笔顺
点
第1笔
横
第2笔
横
第3笔
横
第4笔
竖
第5笔
横折
第6笔
横
第7笔
撇
第8笔
捺
第9笔
横
第10笔
竖折折钩
第11笔
竖
第12笔
横折
第13笔
竖
第14笔
竖
第15笔
横
第16笔
諡的意思
諡
1
基本解释
- ◎同“謚”。《説文•言部》:“諡,行之迹也。从言、兮、皿,闕。”
详细解释
例证
〈名词〉
- ◎.(形聲。从言,益聲。用言論給予褒貶,故從言。本作「諡」。本義:古代皇帝、貴族、大臣、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) 同本義。引证: 諡,行之跡也。 —— 《北堂書鈔》引《說文》引证: 諡者,別尊卑,彰有德也。 —— 《白虎通》引证: 先王諡以尊名。 —— 《禮記 · 表記》引证: 誄生時所行爲之諡。 —— 《論衡 · 道應》引证: 增諡美顯,榮於身後。 —— 明 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例子: 諡法(由主祭者將名號贈給死者,以表彰他一生的功業) 諡寶(古代帝王寢墓中,刻有帝后諡號的璽印) 諡譜(記載諡號的譜牒) 諡名(諡號)
英文: posthumous title(of emperor, distinguished minister);
〈動〉
- ◎.授與,加封;尤指死後追封。引证: 幸德諡爲洞簫兮。 —— 王褒《洞簫賦》引证: 身死無名,諡爲至愚,恥及父母,爲天下笑。 —— 《史記 · 司馬相如列傳》例子: 諡告(贈諡的文告) 諡典(贈諡的典禮)
英文: confer;
諡
1
基本解释
- ◎同“謚”。《説文•言部》:“諡,行之迹也。从言、兮、皿,闕。”
详细解释
例证
〈名词〉
- ◎.(形聲。从言,益聲。用言論給予褒貶,故從言。本作「諡」。本義:古代皇帝、貴族、大臣、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) 同本義。引证: 諡,行之跡也。 —— 《北堂書鈔》引《說文》引证: 諡者,別尊卑,彰有德也。 —— 《白虎通》引证: 先王諡以尊名。 —— 《禮記 · 表記》引证: 誄生時所行爲之諡。 —— 《論衡 · 道應》引证: 增諡美顯,榮於身後。 —— 明 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例子: 諡法(由主祭者將名號贈給死者,以表彰他一生的功業) 諡寶(古代帝王寢墓中,刻有帝后諡號的璽印) 諡譜(記載諡號的譜牒) 諡名(諡號)
英文: posthumous title(of emperor, distinguished minister);
〈動〉
- ◎.授與,加封;尤指死後追封。引证: 幸德諡爲洞簫兮。 —— 王褒《洞簫賦》引证: 身死無名,諡爲至愚,恥及父母,爲天下笑。 —— 《史記 · 司馬相如列傳》例子: 諡告(贈諡的文告) 諡典(贈諡的典禮)
英文: confer;
文字的翻译
- 英语posthumous name, posthumous title
- 德语nach dem Tode verliehener Ehrenname (English: posthumous title) (S), Nachruf (S), einen Ehrennamen verleihen (V)
- 法语Nom posthu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