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音
wèiㄨㄟˋ
彳部共16画左中右结构CJK 基本汉字U+885E
📚
部首
✏️
总笔画
🏗️
结构
左中右结构
🎨
造字法
🔥
五行
⌨️
五笔
tnhh86版 tnks98版
📝
仓颉
hodbn
🔤
郑码
oial
🔷
四角
21221
📡
中文电码
📍
区位码
🌐
统一码
U+885E

衞字概述

〔衞〕字拼音是(wèi),部首是彳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衞〕字是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彳、𮧮、亍”或“行、𮧮”。

〔衞〕字仓颉码是HODBN,五笔是TNHH86,TNKS98,四角号码是21221,郑码是OIAL

〔衞〕字的UNICODE是U+885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4910,UTF-32:0000885E,UTF-8:E8 A1 9E。

〔衞〕字异体字是

衞的笔顺

第1笔
第2笔
第3笔
横折
第4笔
第5笔
第6笔
第7笔
横折
第8笔
第9笔
第10笔
第11笔
横折钩
第12笔
第13笔
第14笔
第15笔
竖钩
第16笔

衞的意思

wèi1

基本解释

  • 防守;衛護。《玉篇•行部》:“衞,護也。”
  • 衛士;警衛。《説文•行部》:“衞,宿衞也。”
  • 謀求。《國語•魯語下》:“梁其踁謂穆子曰:‘有貨,以衞身也。出貨而可以免,子何愛焉?’”
  • 邊陲;邊遠的地方。《爾雅•釋詁下》:“衞,垂也。”
  • 箭杆上的羽毛。《儀禮•既夕禮》:“翭矢一乘,骨鏃,短衛。”
  • 中醫名詞。“衞氣”的簡稱。《素問•痹論》:“衞者,水穀之悍氣也。”
  • 肢體。《吕氏春秋•審時》:“百日食之,耳目聰明,心意叡智,四衞變彊,𣧑氣不入,身無苛殃。”
  • 古代九服之一;也指五服之一。《國語•周語上》:“邦外侯服,侯、衞賓服。”
  • 驢的別名。《爾雅翼•釋獸》:“﹝驢﹞一名為衛。或曰,晉·衛玠好乘之,故以為名。”
  • 宋代時俗讚美事物之辭。《爾雅•釋詁下》:“衞,嘉也。”
  • 明代軍隊屯田駐防編制名。一般均冠以所在駐地之名,後相沿成地名。如:威海衛。明歸有光《備倭事略》:“春夏巡哨,秋冬還衞。”,
  • 清代戶口編制名,以三千戶為一衛。《清史稿•食貨志一》:“(乾隆)四十一年,令葉爾羌成丁餘回,特畀耕地編户,凡千五百户為一所,三千户為一衞。”
  • 周朝國名。《釋名•釋州國》:“衞,衞也。既滅殷,立武庚為殷後,三監以守衞之也。”
  • 水名。《書•禹貢》:“恒、衞既從,大陸既作。”
  • 西藏一部分地域的舊稱。
  • 姓。《廣韻•祭韻》:“衞,姓。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,國滅,因氏焉。出河東、陳留二望。”
  • 通“璏”。劍鼻(劍柄與劍身連接處兩旁突出的部分)。

详细解释

例证

文字的翻译

  • 英语
    guard, protect, defend

衞字造句

衞字组词

暂无组词信息

含衞字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