缿
多音
xiàngㄒㄧㄤˋ
缶部共12画左右结构CJK 基本汉字U+7F3F
📚
部首
✏️
总笔画
🏗️
结构
左右结构
🎨
造字法
🔥
五行
⌨️
五笔
rmrk86版 tfbk98版
📝
仓颉
ouhmr
🔤
郑码
maaj
🔷
四角
82761
📡
中文电码
📍
区位码
🌐
统一码
U+7F3F

缿字概述

〔缿〕字拼音是(xiàng),部首是缶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缿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缶、后”。

〔缿〕字仓颉码是OUHMR,五笔是RMRK86,TFBK98,四角号码是82761,郑码是MAAJ

〔缿〕字的UNICODE是U+7F3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575,UTF-32:00007F3F,UTF-8:E7 BC BF。

〔缿〕字异体字是

缿的笔顺

第1笔
第2笔
第3笔
第4笔
竖折/竖弯
第5笔
第6笔
第7笔
第8笔
第9笔
第10笔
横折
第11笔
第12笔

缿的意思

缿
xiàng1

基本解释

  • 古代储钱或接受告密信件的器具。口小,可入而不可出,用瓦或竹制成。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1.
    用来存钱的瓦或竹器,小口,可入而不可出,类似后来的扑满或钱筒。
    引证: 缿,受钱器也。古以瓦,今以竹。 —— 《说文》

    英文: still bank; container for money or mail;

  • 2.
    古代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。状如瓶,长颈,小孔,可入而不可出 。
    例子: 缿筒(收存书信的器具 同“缿筩”) 缿筩(盛装信件的竹器) 缿厅(指衙门公堂因设有缿筩以接受控诉而得名)

    英文: exposed box;

缿
xiàng1

基本解释

  • 古代储钱或接受告密信件的器具。口小,可入而不可出,用瓦或竹制成。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1.
    用来存钱的瓦或竹器,小口,可入而不可出,类似后来的扑满或钱筒。
    引证: 缿,受钱器也。古以瓦,今以竹。 —— 《说文》

    英文: still bank; container for money or mail;

  • 2.
    古代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。状如瓶,长颈,小孔,可入而不可出 。
    例子: 缿筒(收存书信的器具 同“缿筩”) 缿筩(盛装信件的竹器) 缿厅(指衙门公堂因设有缿筩以接受控诉而得名)

    英文: exposed box;

缿
xiàng1

基本解释

  • 古代储钱或接受告密信件的器具。口小,可入而不可出,用瓦或竹制成。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1.
    用来存钱的瓦或竹器,小口,可入而不可出,类似后来的扑满或钱筒。
    引证: 缿,受钱器也。古以瓦,今以竹。 —— 《说文》

    英文: still bank; container for money or mail;

  • 2.
    古代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。状如瓶,长颈,小孔,可入而不可出 。
    例子: 缿筒(收存书信的器具 同“缿筩”) 缿筩(盛装信件的竹器) 缿厅(指衙门公堂因设有缿筩以接受控诉而得名)

    英文: exposed box;

缿
xiàng1

基本解释

  • 古代储钱或接受告密信件的器具。口小,可入而不可出,用瓦或竹制成。

详细解释

例证
〈名词〉
  • 1.
    用来存钱的瓦或竹器,小口,可入而不可出,类似后来的扑满或钱筒。
    引证: 缿,受钱器也。古以瓦,今以竹。 —— 《说文》

    英文: still bank; container for money or mail;

  • 2.
    古代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。状如瓶,长颈,小孔,可入而不可出 。
    例子: 缿筒(收存书信的器具 同“缿筩”) 缿筩(盛装信件的竹器) 缿厅(指衙门公堂因设有缿筩以接受控诉而得名)

    英文: exposed box;

文字的翻译

  • 暂无翻译

缿字造句

缿字组词

暂无组词信息

含缿字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