峽
多音
峽字概述
峽的笔顺
竖
第1笔
竖折/竖弯
第2笔
竖
第3笔
横
第4笔
撇
第5笔
点
第6笔
撇
第7笔
点
第8笔
撇
第9笔
捺
第10笔
峽的意思
峽
1
基本解释
- ①兩山夾著的水道(多用作地名)。如:三峽;巫峽;三門峽。《文選•左思〈蜀都賦〉》:“經三峽之峥嶸。”
- ②指兩山之間。如:峽谷。《淮南子•原道》:“逍遥于廣澤之中,而仿洋于山峽之旁。”
- ③同“陝”。狹隘。《集韻•洽韻》:“陝,《説文》:‘隘也。’或作峽。”
详细解释
例证
〈名词〉
- 1.形聲。從山,夾聲。本義:兩山夾水處。
- 2.同本義。引证: 仿洋于山峽之旁。 —— 《淮南子 · 原道》。注:「兩山之間爲峽。」引证: 峽裏誰知有人事,世中遙望空雲山。 —— 王維《桃源行》引证: 仍下峽路。 —— 《徐霞客遊記 · 遊黃山記》引证: 從峽度棧以上。桓公( 溫)入峽,絕壁天懸,騰波迅急。 —— 《世說新語》例子: 峽口(峽谷之口) 峽路(峽谷中的道路或航道) 又特指長江三峽 峽口(指西陵峽口) 峽江(長江自奉節縣瞿塘峽以下,至湖北宜昌一段)
英文: gorge;
- 3.形容詞。狹窄。引证: 邃岸天高,空谷幽深,澗道之峽,車不方軌,號曰天險。 —— 《水經注》
英文: narrow;
峽
1
基本解释
- ①兩山夾著的水道(多用作地名)。如:三峽;巫峽;三門峽。《文選•左思〈蜀都賦〉》:“經三峽之峥嶸。”
- ②指兩山之間。如:峽谷。《淮南子•原道》:“逍遥于廣澤之中,而仿洋于山峽之旁。”
- ③同“陝”。狹隘。《集韻•洽韻》:“陝,《説文》:‘隘也。’或作峽。”
详细解释
例证
〈名词〉
- 1.形聲。從山,夾聲。本義:兩山夾水處。
- 2.同本義。引证: 仿洋于山峽之旁。 —— 《淮南子 · 原道》。注:「兩山之間爲峽。」引证: 峽裏誰知有人事,世中遙望空雲山。 —— 王維《桃源行》引证: 仍下峽路。 —— 《徐霞客遊記 · 遊黃山記》引证: 從峽度棧以上。桓公( 溫)入峽,絕壁天懸,騰波迅急。 —— 《世說新語》例子: 峽口(峽谷之口) 峽路(峽谷中的道路或航道) 又特指長江三峽 峽口(指西陵峽口) 峽江(長江自奉節縣瞿塘峽以下,至湖北宜昌一段)
英文: gorge;
- 3.形容詞。狹窄。引证: 邃岸天高,空谷幽深,澗道之峽,車不方軌,號曰天險。 —— 《水經注》
英文: narrow;
峽
1
基本解释
- ①兩山夾著的水道(多用作地名)。如:三峽;巫峽;三門峽。《文選•左思〈蜀都賦〉》:“經三峽之峥嶸。”
- ②指兩山之間。如:峽谷。《淮南子•原道》:“逍遥于廣澤之中,而仿洋于山峽之旁。”
- ③同“陝”。狹隘。《集韻•洽韻》:“陝,《説文》:‘隘也。’或作峽。”
详细解释
例证
〈名词〉
- 1.形聲。從山,夾聲。本義:兩山夾水處。
- 2.同本義。引证: 仿洋于山峽之旁。 —— 《淮南子 · 原道》。注:「兩山之間爲峽。」引证: 峽裏誰知有人事,世中遙望空雲山。 —— 王維《桃源行》引证: 仍下峽路。 —— 《徐霞客遊記 · 遊黃山記》引证: 從峽度棧以上。桓公( 溫)入峽,絕壁天懸,騰波迅急。 —— 《世說新語》例子: 峽口(峽谷之口) 峽路(峽谷中的道路或航道) 又特指長江三峽 峽口(指西陵峽口) 峽江(長江自奉節縣瞿塘峽以下,至湖北宜昌一段)
英文: gorge;
- 3.形容詞。狹窄。引证: 邃岸天高,空谷幽深,澗道之峽,車不方軌,號曰天險。 —— 《水經注》
英文: narrow;
文字的翻译
- 英语gorge, strait, ravine; isthmus
- 德语Schlucht (S)
- 法语gorge (montagne)